“藍田和”調解室組織綜治辦、派出所、司法所、信訪室、國土所,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工作人員以及龍湖村干部共同參與,調解龍湖村復雜鄰里矛盾,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王曙蕾 王彩英 梁爾兵 劉志平 郭佳晨
初夏時節,筆者到漣源市走訪。漣水河碧波蕩漾,兩岸綠樹掩映,與遠處的城市交相輝映,景美如畫。市政府所在地古鎮藍田更是徐風吹拂,天空澄碧,人群熙攘,呈現一派勃勃生機。
藍田,歷史悠久。特別是抗戰時期,湖南十多所大中小學搬遷至此,一時異常熱鬧繁華,人稱“小南京”。
著名學者、作家錢鐘書在此處的國立師范學院任教,寫下長篇小說《圍城》,使藍田成為“圍城”的代名詞,聲名遠播。
如今的藍田街道辦事處是漣源市的政治、文化中心,下轄11個社區、4個村,面積24.5平方公里,總人口10萬余人。共有企(事)業單位120余家,商業門店5000余家,建制小區達40余個。流動人口較多,社情復雜,群眾之間矛盾糾紛多,社會治理難度不小。
從籌建“藍田和”調解室到
糾紛轉信訪事件零發生的轉變
近年來,為更好地傳承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升社會治理水平,藍田街道辦事處2022年5月由街道綜治中心牽頭籌建“藍田和”調解室,創新實施“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新模式,成立了“藍田和”調解室臨時黨支部,設立黨員先鋒崗。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在人民調解工作中的帶動示范作用,著力推動基層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聚焦社會痛點、難點、焦點問題,著力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所謂‘藍田和’,就是希望古鎮藍田和風習習、天藍地闊,百姓和睦相處,社會祥和幸福。”辦事處分管政法工作的副主任曾琿表示,這既是百姓的期盼,更是政府的追求。
成立以來,“藍田和”調解室共化解矛盾糾紛551起,其中一般矛盾糾紛324起、非警務分流案件227起、正在化解當中的案件4起,化解率達98%;化解信訪積案老案28起、法院流轉訴源治理案件8起、妥善調處突發意外事件46起、引導到法院走法律途徑解決12起,轄區糾紛轉信訪事件零發生。
藍田街道司法所所長劉新建談到開成商悅廣場業主返租群體事件的成功處理,感慨良多。
開成商悅廣場位于漣源市中心城區,是漣源市規模最大的城市商業綜合體。有大型超市、影院等商鋪200余家,從業人口2000余人。
開成商悅廣場于2017年5月正式建成運營,商城銷售商鋪采取售后返租模式,共有業主218戶,年回報率為6%~10%,預計10年可返本,涉及金額兩億多元。
2022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開成實體商鋪經營陷入困境,造成開成商悅廣場租金收入銳減。無法按照合同要求足額支付業主返租款。
2022年7月起,開成擅自按5%返租利率(原合同約定返租利率為8%)支付業主返租款,大部分業主不理解、不接受。部分業主上訪反映訴求,還有不少業主采取封門、堵人等過激行為討租。導致開成物業公司無法正常辦公。
2022年9月6日,漣源市維穩聯席辦將此信訪事項交由“藍田和”調解室組織處理。
“藍田和”迅速開展工作,在很短的時間內確定了“摸底數、建機構、選代表、理訴求、多引導、重協商、強穩控”的21字工作思路。分別組織開成、業主代表多次座談,弄清了業主上訪的事由、矛盾的焦點。街道辦事處成立了專門機構,組織170多名業主在街道6樓會議室正式選舉返租業主代表委員會,選出了7名業主代表,理清業主的訴求。加強對業主的引導,引導業主依法理性維權,還請公安、律師、法官作了依法維權的輔導,贏得了大部分業主的信任,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藍田和”重視協商。先后召開30余次業主協商座談會、情況通報會、當事雙方協商會,并多次赴長沙、婁底等地與開成公司董事長見面溝通協調,了解其公司經營狀況,達成調解意向。
同時,“藍田和”工作人員到業主代表家中、店鋪內進行走訪,收集民意。經協商,開成物業公司與返租商鋪業主終于達成一致意見。自“藍田和”調解室介入調解以來,未再出現業主鬧訪、纏訪、集訪等行為。返租業主代表的訴求得到有效解決,從源頭上成功化解了一起涉及218人、5個縣市30余個鄉鎮街道、資金2億余元的信訪案件。
藍田派出所工作人員與“藍田和"的工作人員共同調解一起人身損害賠償糾紛
探索出“防聯調管保”
化解新時期人民矛盾糾紛的新路徑
在漣源走訪,從一個個原本十分復雜難解的矛盾糾紛的成功化解案例中,筆者深深感覺到“藍田和”創造性地探索出了化解新時期人民矛盾糾紛的新路徑。
以“防”為先,將矛盾化解在萌芽階段。街道凡有重大決策部署要推進和落實,由“藍田和”牽頭組織到村(社區)召開屋場會。片長、組長、鄰長與群眾面對面溝通,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比如在危房治理工作啟動之前,通過20多場屋場會,反復向群眾宣講“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順利完成對所有危房的封控和整治。
防止矛盾糾紛由小變大。定期組織村(社區)片長、組長、鄰長排查重大風險隱患和矛盾糾紛,復雜疑難的矛盾糾紛及時提交“藍田和”調解室調處。比如在全面推進交通北路、人防工程、小游園等項目建設中,調解室及時介入、跟班作業,為項目建設100%如期完成征地拆遷、100%不留“尾巴”、100%不產生信訪問題出謀劃策。“藍田和”調解室及時介入調處,化解了多起矛盾,優化了施工環境,使這些項目都得以順利竣工。
防止矛盾糾紛變信訪。在街道開展常態化巡邏中發現的一些矛盾糾紛,及時交由“藍田和”調解室組織處理。今年以來,巡邏期間現場成功調處矛盾糾紛32起。
以聯為要,凝聚化解矛盾糾紛的合力。一是聯領導。按照“誰分管、誰負責”和屬地原則,根據矛盾糾紛的類型分流轉辦,由分管或駐點領導組織業務部門會同“藍田和”調解室一道調解。專職副書記每周定期召開調度會,及時研究和處理調解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二是聯部門。調解室采取常駐式、輪值式、訂單式方式,充分整合力量,從派出所、司法所、綜治辦、信訪室、法治辦抽調專人組建專班,并與法院、檢察院建立聯絡機制,與市矛調中心保持緊密聯系、上下聯動。
三是聯村(社區)。結合縣級信訪終點站建設,督促村(社區)完善陣地建設,健全聯絡機制,出臺《駐村干部、村(社區)綜治專干參與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方案》,進一步提升了村(社區)矛盾糾紛調解能力。
以調為本,突出矛盾糾紛化解質效。簡單的矛盾糾紛由村社區組織調解,調解兩次不成功的,上報“藍田和”調解室調解。街道轄區內商販和流動人員遇到的矛盾糾紛,由“藍田和”組織調解。涉駐街道市直部門發生的矛盾糾紛,“藍田和”調解室協助化解。積極參與街道信訪積案的化解工作,及時調處重大矛盾糾紛。比如,市實驗學校和市中醫院因利益矛盾錯綜復雜,圍墻一直砌不起來,在“藍田和”的努力下,化解了矛盾,砌起了圍墻。
以管為基,規范矛盾糾紛化解工作運行。首先是規范的流程。街道建立了統一受理、協同指揮、分流轉辦、調處化解、跟蹤督辦、評估反饋為一體的工作流程,受理的矛盾糾紛在1個月內辦結。
其次是規范的制度。建立了來訪受理、矛盾調解、分流交辦、回訪調查等工作制度,領導值班、分析研判等議事制度和經費保障制度及駐村干部跟班輪訓制度,形成了“中心吹哨、部門聯動”運行機制,為矛調中心的高效運轉提供了制度保障。
此外是規范卷宗。每起糾紛調解結案后,必須簽訂規范的人民調解協議書,并將雙方當事人的身份信息、(非警務)流轉單或者調解申請書,以及票據、收據、照片等證據材料收集齊全,按照“一案一卷”編號整理歸檔。
以保為重,筑牢矛盾糾紛化解的基礎。在工作力量上予以保障。“藍田和”調解室配備了5名專職工作人員。同時,每起糾紛調解都有公職律師把關和村(社區)綜治專干、片長、組長、鄰長參與。
2023年,每一名駐村(社區)干部到“藍田和”調解室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的跟班輪訓。在場地設施上予以保障。依托藍田水陸派出所現有場地資源,投入10余萬元建設“藍田和”調解室,功能用房和辦公設施配備齊全。并完成了“和園”“和室”“和亭”“和墻”等配套設施.營造濃郁“和”文化氛圍,打造“和”文化特色陣地。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實踐證明,調解室環境的提升起到了穩定當事人情緒、緩和緊張氣氛、促進和解的積極作用。
在經費上予以保障。將矛盾糾紛調處項目納入村(社區)干部績效考核內容,考核結果與工資補助掛鉤,促進村(社區)落實調處責任。出臺了《人民調解案件以獎代補實施細則》,設置人民調解案件“以獎代補”專項經費。2024年,結合黨建和法治培學等工作,選派機關黨員到藍田和調解室參與化解矛盾。
隨著一個個矛盾糾紛的有效化解,街道平安建設更加富有成效,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藍田和”調解室成為了聯系群眾的連心橋,錘煉干部的大熔爐,推動發展的穩壓閥,有效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維護了基層穩定,筑牢了黨的執政根基。
矛盾糾紛或消除在萌芽狀態,或成功得以化解,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經濟快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藍田和”為古鎮藍田帶來了社會祥和、一片安瀾的美好景象。
責編:雷昕
來源:湖南法治報